在深圳福田口岸,川流不息的出境大厅中,总能看到一位身姿挺拔的移民管理警察。他两鬓微霜,目光如炬,时而严谨细致地查验证件,时而俯身为旅客答疑解惑,时而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手续。他就是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皇岗边检站执勤十六队四级高级警长黄国春,从军旅到警营盛鹏配资,这位“老兵”已经坚守国门35年。
三十五载春秋更迭,一万两千多个日夜坚守。八一建军节将至,这位“老兵”依然以最标准的军姿守护国门,将军人作风与警察使命完美融合,在国门一线书写着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赤诚篇章。
执笔为枪:
他见证了香港回归之夜
1990年12月,18岁的黄国春怀揣报国理想应征入伍,成为皇岗边检站的一名武警边防警士。1998年边检职业化改革,他转业为人民警察,脱下“橄榄绿”换上“藏青蓝”,身份转变但忠诚不改。
展开剩余79%新兵训练结束后盛鹏配资,黄国春因为不错的文笔被分配到站里宣传报道员岗位。“相机和笔同样是战斗的武器!”他这样对自己说。
与文字照片打交道的日子,他一干就是18年。他的镜头定格了无数珍贵瞬间:1992年邓小平视察皇岗口岸的伟人风采、香港回归前驻港部队的雄姿英发、深圳口岸的沧桑巨变……这些泛黄的老照片和剪报本,不仅承载着个人记忆,更成为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生动见证。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夜,黄国春作为现场报道员全程紧跟拍摄记录:6月30日下午,所有驻港部队官兵和车辆都集结在皇岗口岸深港分界线处,参加欢送的群众排起数公里长龙;午夜大雨,驻港部队车队缓缓驶过桥中线,全身湿透的战友们挺立如松,用军礼送别;当口岸大屏幕上“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归零”,他用相机定格这历史性瞬间。
“作为香港回归的见证者,我无比幸运且激动。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在那个夜晚凝聚成永恒的骄傲!”2024年,黄国春作为深港关系领域的建设者代表,参与深圳市政协《深圳口述史》的采访编辑工作,讲述那些他亲历、亲见、亲闻的峥嵘岁月和鲜活故事,让这段峥嵘岁月永远铭刻。
淬火成钢:
边检“老将”开辟新的“战场”
2008年盛鹏配资,因工作需要,黄国春被调往旅检执勤队。
面对全新的工作模式和业务要求,这位“老将”展现出惊人的学习毅力。他像新警一样从零开始: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业务要点,向年轻同事请教基础英语会话,利用碎片时间钻研证件鉴别,休息日更是自我提升的“战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他能用英语与外国旅客简单交流,并顺利考取初级检查员专业能力等级评定资格。验证台上,他专业高效,为每一名通关旅客保驾护航;查缉岗位,他火眼金睛,证件鉴别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服务旅客,他细心热情,展现国门卫士的温情。
如今,他已经掌握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护照、签证等相关知识,独创了“一看二摸三感觉”工作法,能自主辨别99%的证件真伪。
为了能在遇到任何突发情况时,都能提供可靠的专业服务,黄国春还学习了心理学、司法考试、家庭教育等各种知识。“不仅是我,所有的移民管理警察都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状态。”
热血丹心:
每年坚持的“热血”善举
翻开黄国春的履历,10次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获评优秀公务员、多次荣获嘉奖、2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
黄国春一直是一个热心人。一个口岸人潮涌动的上午,他在福田口岸巡查时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快捷通道区域旅客排队处徘徊不走。经询问得知,老人姓刘,独自外出在口岸迷了路。黄国春立即搬来板凳、端来热水,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协调派出所联系家属,陪同老人等到家属赶到现场。“感谢你的耐心!”临别时,老先生的家属对黄国春再三表达谢意。
“尊敬的黄国春先生:如果您近期在深圳,身体健康、献血间隔期满,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再次献血!”每年的6月14日,黄国春的手机总会“如期”收到这样一条来自深圳市血液中心的短信。接到通知后,他会毫不犹豫地赶到献血点,熟练地填写好登记表格、体检、化验、抽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年来,这位“老兵”始终坚持无偿献血,献血量已达4000毫升的善举,这个习惯已刻进他的生命年轮,用热血书写担当。
文 | 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黄俊生 彭馨荷
图 | 皇岗边检站盛鹏配资
发布于:广东省广瑞网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