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腿弓,右脚蹬,手中沉稳地推拉锉刀,随着碎屑飞溅趣炒股,金属零件在“唰唰唰”的节奏声里逐渐显露出棱角……记者日前在陕汽控股陕西德信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钳工车间见到周龙剑时,他正全神贯注加工某个零部件。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秦工匠,周龙剑用18年打磨的毫厘之功,练就了“眼睛精准如尺、双手稳如机械”的本领,将每个零件的误差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
从“蛮简单”到“精密活”
“钳工?就那么回事,蛮简单的。”回忆起17岁刚从宝鸡技校模具钳工专业毕业时的想法,周龙剑笑着说。
2007年,凭借宝鸡市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的成绩,他破格从中级工升为高级工,带着年轻人的锐气进入德信公司,被分配到保障车间试制班。
试制班主要为新产品加工试制零件,对零件尺寸精度要求极高,一个微小失误,就可能让零件在装配、调试等方面出现偏差,让本该完好的设计思路因加工误差而失败。那时,大部分零件只有图纸,缺乏操作工艺。“相当于照着草图盖房子,这怎么可能呢?”周龙剑感到疑惑。然而,在跟着师傅实习时,他见证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从无到有,手搓零件——师傅的绝活,让他直呼“长见识”。
虽然已过去10多年,他依然记得,一位师傅在装配关键模时趣炒股,依靠指尖的触感调整间隙到比一张纸还薄的程度。“那一刻我才明白,钳工干的是精密活,毫厘之差,天壤之别。”他感慨道。
“我就喜欢啃‘硬骨头’”
比起按部就班的常规工作,周龙剑骨子里更渴望挑战。“我就喜欢啃‘硬骨头’。”他坦言。
2015年,一个零件支架模具难题久攻不下,公司发出“悬赏令”,工装模具班组揭榜,周龙剑被推选为主攻手。测量、下料、压模、反复试验回弹数据……他和队友白天讨论方案,晚上加工验证,第二天再实验、再调整。“那几天,车间的灯没灭过。”高强度攻关一周,难题终于被攻克。这次成功,不仅让他获评公司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也让他找到了技能跃升的密码:想尽一切办法把最难干的活干到最高精度,就是在提升。
2020年10月,在准备全国智能焊接职业技能竞赛冲压工(冷作钣金工)竞赛时,为弥补焊接技能的不足,他在高温环境下练习手工电弧焊接,尽管汗流浃背,但仍坚持不懈,最终取得第七名,被授予“全国金属加工行业技术能手”。
经年累月啃“硬骨头”,周龙剑也练就了精湛技能。在2023年举办的西安市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大会上,他展示了用角磨机修配钥匙的绝活。当打磨后的钥匙成功开锁的刹那,掌声响彻大厅。
学习是进步的根本
在很多人看来,钳工工作枯燥乏味,又苦又累。周龙剑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如果对钳工的认知还停留在“苦和累”,只能说明对它还不够了解。“想当个好钳工,不停学习、不断提升是唯一出路。”他说。
从业18年来,在坚守生产一线的同时,他还购买了许多关于模具制造工艺、特种材料等方面的书籍,及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除了精进钳工本行,他还学习掌握了冲压工技能,成长为“双料技师”。
追求进步的路上并非都是坦途。2013年,周龙剑参加第四届陕西省国有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关键环节的失误使他铩羽而归。认真复盘后,他沉下心来,向技术骨干讨教,利用一切机会提升技能。九年后,在第五届陕西省国有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上,他一举夺得钳工项目桂冠。从2013年的折戟沉沙,到2022年的巅峰问鼎,这条逆袭之路,正是他对“学习是进步的根本”的最佳诠释。
“我的追求就是要成长为一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眼下,周龙剑又铆足了劲儿准备一场考试……
(陕西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张代棣)趣炒股
广瑞网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