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计划的动态可谓一波三折。一方面,特朗普已拟定访华计划,相关的筹备工作正在推进中;另一方面老品牌速配,特朗普在国内面临诸多压力,甚至还未启程就遭故意刁难,不料他却在此时意外地为中国仗义执言。
据《日经亚洲》6月28日消息,美国官员正在紧锣密鼓地为特朗普的访华行程制定计划。若成行,特朗普预计将率领由数十名首席执行官组成的豪华代表团访问中国,此次访问模式预计与他5月份的中东之行类似。当时,30多名美国商界领袖陪同特朗普访问沙特,达成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惊人交易,代表团成员皆是商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如特斯拉CEO马斯克、黑石CEO史蒂芬・施瓦茨曼、贝莱德CEO拉里・芬克等。由此可见,特朗普试图借助商界力量,推动中美经贸合作迈向新高度。
当前,美国的国债已经累计至36万亿美元,今年可能还会增加2万亿美元,其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超过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持续减持美债老品牌速配,从曾经持有的1.3万亿美元以上减少至目前的8000亿美元以内。按此趋势,到今年年底可能不到7000亿美元。由于美债债台高垒,再加上中国持续减持美债,这无疑增加了融资难度和还债压力。因此,特朗普力推减税和支出的“大而美法案”。6月28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关键的程序性投票,正式进入“大而美”法案的最终辩论阶段。特朗普定下的目标是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前通过这项法案。
共和党参议员以现行政策为基线,测算出法案可在10年内节省5076亿美元,并声称法案为零成本,不会增加财政负担。但民主党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指出,这项法案在给亿万富翁减税的同时,剥夺数百万人获得医疗补助、粮食券福利和高薪工作的权利。“大而美法案”引发美国内部极大争议,特朗普的支持率已从上任初期的53%降至43%。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急需通过增加对华合作缓解美国的债务与政治压力。此外,美国的商界也期待特朗普访华能为美企拓展中国市场打开新局面,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回暖。
实际上,特朗普早就曾公开表示,希望自己能在就职百天内访华,并宣称中美合作可以做成许多好事。但由于他执意挑起全球关税大战,访华计划被一度搁置。日前,中美双方就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和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的措施框架达成原则一致。中美元首在6月5日的通话中,互邀对方到访。特朗普上一次访华是在2017年11月,中方高层最近一次访美是2023年11月,并出席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日本《共同社》的消息称,中国计划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参加定于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
有分析指出,中美两国达成贸易谅解协议后,接下来还得就很多具体细节进行谈判,要赶在90天休战期,也就是8月10日之前,就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达成共识,时间非常紧迫。特朗普急需争取在解决债务危机以及国际热点事务中获得中方的支持乃至配合。未来两个月,特朗普可能会再次与中国高层通话,释放对华友善信号,从而为自己访华行程创造良好的氛围。如果上述计划成行,这将是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开启第二个任期以来,中美元首首次进行面对面会晤,继续推动中美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然而,特朗普的访华之路从一开始就并不平坦。在国内,他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与刁难。美国政治势力错综复杂,以国务卿鲁比奥为代表的强硬势力,长期秉持对华强硬态度,推动科技封锁、签证限制等一系列施压手段。鲁比奥与主张对华接触的财长贝森特一直在明争暗斗。例如,贝森特5月底刚结束与中方的经贸磋商,鲁比奥便在 28 日突然宣布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新规,导致中美关系再度紧张。这种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意见分歧,无疑给特朗普的访华计划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在6月29日美国 “福克斯新闻网” 对特朗普的专访中老品牌速配,面对主持人抛出的一系列旨在抹黑中国的问题,特朗普的回应令人意外。主持人提及所谓中国“窃取知识产权”“发动网络攻击”,因此美国“不应该信任中国”。特朗普为中国仗义执言,称这些做法正是美国曾经做过的,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由此观之,特朗普顶住国内压力与刁难访问中国并出席阅兵典礼的可能性很大。
广瑞网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